古人是如何春游的?曲水流觞、斗花草、射柳…古人春游太会玩儿了

就像古人所说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”。他们可从不错过一年四时的美景。
说起来,在很早之前,我们的先辈们就开始春游了。
在古代,春游又叫探春、寻春、游春,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就觉得诗意又浪漫。
《诗经·郑风·溱 洧》曾记载 :“溱与洧,浏其清矣。士与女,殷其盈矣 ”。
男女相伴到河边,一番嬉戏玩耍,很是热闹。
由此可见,先秦时期的人们还是非常热情奔放的,他们都喜欢相约春游。
是啊,春天那么美,谁不想出去玩呢?连孔子他老人家也是一位资深的春游爱好者呢。
《论语·先进》中记载道曾皙和老师谈志趣:
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,老师呼:“吾与点也”。
在孔子眼里,大好时节就应该和风而歌、寓教于乐,这种方式更能陶冶情操。
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在古人眼里,可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节日。
当天,全国各地都会聚而庆之,而且会有专门的官员负责举办庆祝仪式,隆重又热闹。
除此之外,民间的曲艺表演“艺术家”们也会登台表演,吸引全城的百姓观看。
场面之热闹,简直就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全城春游图。
春游不仅仅是交友玩乐,还承载着祈福纳春之意。
明人谢肇淛在《五杂组》中记载 :
“秦俗,以二月二日携鼓乐于郊外,朝往暮回,谓之迎富。”
清明节也是古人郊游踏青的重要节日之一,家家户户都要去扫墓,祭拜祖先。
在《如梦录·节令礼仪纪》中就有相关记载。
“轿马车辆载道,男妇携幼盈野,亦有提壶偕友郊外踏青。至晚方折柳攀花、桃红柳绿,街如软绣”
你知道吗?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十分痴迷春游,可以说到了不着家的地步,以至于妻子都开始嫌弃他了。
“假使得七十,只有五度春,逢春不游乐,但恐是痴人。”
一把年纪也挡不住他出去游玩的脚步,于是他就各种想办法去说服妻子。
甚至还吐槽道春天不出去玩,简直就是傻。
那么,问题来了,他们春游时究竟玩什么呢?
古人春游玩什么
在户外,优哉游哉的荡秋千,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。
春秋时期,古人就开始用藤条固定木板,基本形成了秋千的雏形。后来荡秋千就成了户外的游玩项目之一。
古人春游,最常见游玩项目就是踏青,但这不可是出去散散步、聊聊天这么简单。
或是举手扬鞭,踏马而行;或是拨琴弹唱,宴饮作乐,意蕴十足。
从唐代张萱的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中,我们就可以一睹古人去长安郊外踏青的场景。
魏晋时期,文人们十分喜欢在春游期间饮酒作诗。
你别说,还真让他们玩出了“新花样”。
上巳节那天,王羲之与一众朋友外出春游,来到了会稽山。四十一人浩浩荡荡坐到了水岸边,玩起了曲水流觞。
酒杯漂到谁的面前就算谁的,必须要饮酒一杯,并乘兴赋诗。
也就是那一天结束后,王羲之创造出了著名的《兰亭集序》,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幕精彩的春游活动。
山水诗人谢灵运也是一个资深的旅游达人,因为太喜欢出去郊游,他还研究出了一款独特的“登山鞋”。
李白在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就记道: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”。
这种木屐鞋,前后都有齿钉,简直就是爬山必备好物了。
唐朝时期,春游几乎成了一项全民运动。他们也有一项非常雅致的游戏,那就是斗草。
唐代民间敦煌曲子词:“斗百草,云喜去喜去觅草色数莫令少。”
“文斗”比美,要看谁采的草花色更胜一筹,或者看草的种类是否足够“奇葩”。
“武斗”比韧性,双方各找一根草,就比谁的草根不易断。
“疑怪昨宵春梦好,元是今朝斗草赢”。
说到这,有没有勾起你的童年记忆呢?
小时候,经常和伙伴蹲在树底下捡树叶,取其根茎,两人十字交叉互相拉扯,谁的根茎能保持不断开就获胜。
到了宋朝时期,游玩项目丝毫不比今天逊色:爬山、看花、抓蝴蝶、斗鸡、荡秋千、放风筝、蹴鞠......简直数不胜数。
明清时期,最典型的春游项目就是射柳。
他们会把鸽子塞进葫芦里,高高挂在柳树上,玩家需要射中葫芦,放出鸽子。
谁的鸽子飞的高,谁就获胜。
是不是觉得古人比我们还会玩,尤其是现在人人一部手机,反而少了许多乐趣。
古人春游佳话多
翻开古诗词,我们能看到春游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与美好。
韩愈在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中写道:
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烟柳满皇都。”
许多美好的爱情诗篇也发生在春游期间,在春游时可以放下传统禁锢,大胆求爱。
“春日游,杏花吹满头。陌上谁家少年,足风流。妾拟将身嫁与,一生休”。
上巳节也因此被称为“古代情人节”,浪漫又风情。
许多诗人就算是生活在北方,交通不便也要下江南游玩。
白居易曾写道: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”。
唐代诗人崔护关于春游的诗也极具浪漫色彩,引人无限感慨。
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
在文人墨客笔下,春游又多了一丝浪漫与诗意。
看了古人的春游,是不是感觉很欢乐,趣味横生。趁着春色正好,不妨多出去走走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